首页 资讯 正文

破解校门口接送堵车难题的N个方案|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深度观察①

体育正文 257 0

破解校门口接送堵车难题的N个方案|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深度观察①

破解校门口接送堵车难题的N个方案|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深度观察①

2025年2月,在(zài)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de)指导和支持下(xià),由中国教育报刊社组织开展的“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遴选结果正式揭晓,共产生100个创新案例,在基础教育战线(zhànxiàn)引发热烈反响。即日起,本刊将陆续(lùxù)推出十个创新案例的深度报道并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旨在为基础教育战线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guīhuà)纲要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助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

从“抢车位大战(dàzhàn)”到“30秒驶离”,定制公交专线,设计(shèjì)“共享车位”……如何让“校门(xiàomén)堵”秒变“畅心路”?今天,一起来看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如何智慧破解校门口接送堵塞难题——

从(cóng)(cóng)“放学车辆拥堵”到“1分钟内轻松驶离”,从“没有地方停车”到“每个家庭免费享有2—3个停车位”,从“担心孩子上下学的交通安全”到“放心孩子自己乘坐(chéngzuò)公交车回家”……

短时间内(nèi),浙江省(zhèjiāngshěng)嘉兴市嘉善县中小学校园及周边的交通堵塞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一全国范围内的“老大难(lǎodànàn)”,嘉善如何能够有效化解?

如何让车辆1分钟智慧通行(tōngxíng)

为什么传统的接送方式容易导致车辆拥堵?浙江师范大学附属(fùshǔ)嘉善实验学校经过前期全方位的调研摸排,发现信息(xìnxī)不对称、停车(tíngchē)资源紧缺和车辆疏散速度缓慢是造成车辆拥堵的关键原因。

找到(zhǎodào)根源后,学校立即对症下药。

在县教育局的支持下(xià),学校率先开发建设校园智慧接送系统软件平台,并在全校关键点位配备了人脸和车辆识别(shíbié)仪、摄像头、电子屏、广播音箱等一系列设施,精准采集(cǎijí)学生和车辆轨迹信息并进行实时播报,实现(shíxiàn)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的信息互通,同时(tóngshí)通过门禁系统和人脸识别闸机等对车辆和学生的进出进行安全把控。

在(zài)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慧放学流程。

放学前15分钟,各班级教师通过(tōngguò)“一键放学”电子班牌向家长推送放学通知。放学时,教师负责带队引导学生进入地下车库。只有学生通过人脸识别闸机时,系统才(cái)会(huì)放行相应登记的(de)车辆有序进入地库,到达班级固定接送区,实现学生和家长的精准对接。

学校安全处(chù)副(fù)主任陆叶清告诉记者,“学校实施网格(wǎnggé)化管理,在车辆出入口、地下车库、系统监控室等关键点位都配备了网格员,确保接送流程安全、高效运转,车辆实现‘即停即走’”。

针对学校(xuéxiào)停车资源紧缺和车辆疏散速度缓慢的问题,学校研制推出“空间(kōngjiān)(kōngjiān)+时间(shíjiān)”双重人车分流的管理方案。空间上,学生按照接送需求兵分两路,由教师带队分别到达地下车库接送区和地面非机动车接送区。时间上,学校实行错峰放学,不同年级间隔15分钟。时空的精准区分(qūfēn)利用不仅有效克服了地下停车资源稀缺的问题,也确保了人车隔离(gélí)、车辆能够快速通行。

系统实施以来,学校平均每200辆车可以在5分钟内安全(ānquán)离校,每辆车的平均驶离时间从6分钟缩短(suōduǎn)至30秒。

“方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细化。”学校书记邱毓祎表示,“有一些细节问题我们(wǒmen)也是在实施过程(guòchéng)中发现和完善的。比如,过去地下车库只划分了行驶区和接送区,现在还专门(zhuānmén)增设了黄色暂停区,用于灵活处理(línghuóchǔlǐ)‘二孩’家庭、孩子忘带书本、车辆故障等特殊情况,真正做到方便使用者(shǐyòngzhě)。”

受访(shòufǎng)家长(jiāzhǎng)告诉记者,过去为了抢占停车位,许多家长不得不提前请假下班,下午5点到(dào)校把车停好后先骑自行车回家,等到孩子8点多放学(fàngxué)时再去接孩子,开车回到家已经超过9点。系统使用后,从出发到回家全程不过半个小时,幸福感大大提升。

“家长接送看似是小问题,实则是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大民生(mínshēng)。我们的样板必须搭建完善,才能把好(hǎo)的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qítā)学校(xuéxiào)(xuéxiào)。”学校校长陈大伟作为专家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全县多所学校的智慧接送系统方案制订中。此外,校园智慧接送系统作为嘉善校企合作的共有(gòngyǒu)知识产权,可以满足全县学校免费使用,真正做到“一地创新,全县共享”。

目前,嘉善已有6所学校结合自身(zìshēn)实际复制应用校园智慧接送(jiēsòng)系统,受益学生达1万余人次,校园周边交通拥堵率和信访投诉量持续下降,安全事故(ānquánshìgù)同比降低超15%,家长满意度显著提高。

“不同学校情况各异,解决方案必须‘一校一策’。”嘉善县教育局校安科科长范雪飞告诉记者,“每所学校我们都要实地勘察,才能(cáinéng)形成符合学校需求、行之有效的(de)对策(duìcè)。”

同样是应用校园智慧接送系统,嘉善县吴镇教育集团硕士小学考虑到小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能力较弱,采取了“车等人(rén)”的管理模式。家长需要将车停放在(zài)停车区(qū),步行至人车隔离的接送区,亲自(qīnzì)接孩子离开(líkāi)。因此,硕士小学还在地下车库专门设置了家长休息区和有教师看管的学生迟接中心,方便家长灵活把握接送时间。

“只用一种办法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wèntí)的,广纳各方(gèfāng)智慧才能让道路越走越宽。”范雪飞说道。

“好学力行,觉善成美”是(shì)镌刻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嘉善实验学校(xuéxiào)亭桥小学校门上的校训。学校书记、校长祝贵耀向记者介绍,“明代思想家(sīxiǎngjiā)袁了凡是中国第一善书的作者,他的‘善文化’是嘉善教育人一直在传承发扬的。”为了(wèile)解决离学校较远(jiàoyuǎn)的家长(jiāzhǎng)的接送难题,学校经县政府制度办牵头,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设立(shèlì)了“春亭线”“海亭线”两条免费的定制公交专线,每天定时定点护送有需要的孩子上下学。

为了保障学生(xuéshēng)安全(ānquán),学校为每辆车配备了护送员,每学期至少召开3次培训总结会,每人发放一份安全守则。学校副书记阮任燕指着墙上的一面锦旗向记者(jìzhě)说道(shuōdào):“学校有一名学生上学时雨天路滑摔了一跤,当时家长以为孩子没有大碍就送上了定制公交,结果护送员途中发现孩子表现异常,于是及时联系校安处启动应急(yìngjí)预案(yùàn),最终及时将孩子送到医院,成功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孩子的家长也因此(yīncǐ)非常感激校方,给我们送来了这面锦旗。”

如今,在(zài)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联合推动下,嘉善共开设了(le)11条定制公交专线,有效解决了1000多名学生上下学的问题,家长满意率(mǎnyìlǜ)达100%。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联合数字经济(jīngjì)发展局积极(jījí)对接学校周边停车资源(zīyuán)开设“共享车位”,城区17所学校19个校区全部实现周边停车场上下学时段免费停车,受益学生达2万余人次。

为了更好地做到人车分流,许多(duō)学校还开通了专门用于非机动车接送的(de)第二校门。“我们家就住在学校正门对面,以前是不想多走几分钟到第二校门的。但是学校一直向我们强调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再加上第二校门那边有休息室可以遮风挡雨(zhēfēngdǎngyǔ),坐着等孩子(háizi)也很(hěn)舒适,我们也都愿意配合了。”一位来接孩子的奶奶笑着告诉记者。

范雪飞表示,县(xiàn)教育局校安科在帮助每一所学校制订解决方案时都秉持“遵守法规、基于现实、减轻负担”的原则,这样才有(yǒu)助于方案真正落地。目前,县教育局已编制完成了700多页的2.0版本学校安全实操手册,帮助学校及(jí)相关工作人员细化责任(zérèn)清单,强化网格管理(guǎnlǐ),合理分配任务,让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治理责任真正做到有据可(kě)查、有则可依。

谁是校园安全关键责任人(zérènrén)

“嘉善是(sh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的(de)基层联系点,肩负着全国唯一的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大战略使命。”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江海洋(hǎiyáng)表示,嘉善也将继续认真贯彻(rènzhēnguànch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安全(ānquán)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进校园安全协同共治,全面加强平安校园建设。

近年来,嘉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问题,汇聚教育、发改、交通、公安等部门合力,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zhuānbān),构建起(q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家校协同(xiétóng)、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将校园及周边交通安全作为重要(zhòngyào)内容(nèiróng)纳入《全县城乡治堵行动方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协同共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嘉善县“护校(hùxiào)安园”专项行动方案》《“一校一策(yīcè)”拥堵(yōngdǔ)治理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县域智慧教育建设,促进校园接送安全性提升和数字化改造升级。

嘉善县(jiāshànxiàn)新城实验学校是一所新建校,学校调查摸排时只发现1名学生有乘坐(chéngzuò)定制公交(gōngjiāo)的需求,即便如此,教育、公安、交通、财政、建设等多个部门负责人秉持惠民初心,多次到学校实地考察研讨,为公交车站台(zhàntái)设施建设、资金配备、公交公司协调、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等问题各负其责(gèfùqízé)、同心同力。

“学校提需求,各部门领任务,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县教育局(jiàoyùjú)党组成员、总督学沈建国说道,“许多部门负责人都向(xiàng)我表示过,事(shì)关学生安全,你们的事就是我们的事。这给我们非常大的触动。”

嘉善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罗星中队中队长沈宇峰也表示,“交警主要负责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的维护和安全事故的处理,但如果拥堵源头(yuántóu)不解决(jiějué),再(zài)多人力也难以有效(yǒuxiào)开展工作。各部门配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标本兼治。”

除了党委和政府,家校社也是各个方案(fāngàn)实施的关键责任人。“要让各方(gèfāng)感觉到这是一件互利共(gòng)赢的‘善’事。”沈建国表示,一方面通过新生家长会、“小手拉大手”活动(huódòng)、线上线(shàngxiàn)下宣传等方式向家长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广泛吸纳社会力量营造和谐互助、协同共治的社会氛围。

嘉善信息技术工程学校是县域学生阳光成长指导中心(zhōngxīn)所在地,这里凝聚了家校社政四方资源,其中包括“善阿姨(āyí)”“警察爸爸”等16个社会群团组织,形成(xíngchéng)了以教育为中心的多元(duōyuán)联动协同共治安全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模式浸润下,守护孩子安全逐渐成为各方默契共识。

目前,嘉善中小学校园及(jí)周边交通安全状况已得到显著改善,经验辐射推广至12个(gè)省市。对于下一步发展(fāzhǎn)计划,县教育(jiàoyù)局党组书记、局长俞娟表示,“我们(wǒmen)将结合学龄人口变化和中小学校规划布局等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完善方案,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迭代(diédài)升级‘善校安防’智慧管理应用,进一步完善教育主动、部门联动、家长互动、社会协同的校园安全体系,为全县师生构建更(gèng)高效、更智能的校园安全生态。”

文章来源|《人民(rénmín)教育》2025年第10期

文章作者(zuòzhě)|本刊记者 冉楠

破解校门口接送堵车难题的N个方案|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深度观察①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