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携手共勉 青春逐梦远航——云龙区举办青年党员“迎七一话成长挑大梁”交流活动
对话携手共勉 青春逐梦远航——云龙区举办青年党员“迎七一话成长挑大梁”交流活动
对话携手共勉 青春逐梦远航——云龙区举办青年党员“迎七一话成长挑大梁”交流活动
医共体龙头医院医生下沉,带教基层医院。徐颖(xúyǐng) 摄我省紧密(jǐnmì)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典型(diǎnxíng)众多,慕名而来的省内外调研组以考察这两地居多(jūduō):一是盐城市东台市,看全国医共体“尖子生”如何持续“拿高分”;二是扬州市江都区,看省内医共体“中等生”如何“突围”变成“特长生(tèchángshēng)”和“优等生”。
去年(nián)3月,江都区获得与“尖子生”同赛机会——列入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yīgòngtǐ)医保“打包付费”试点,成绩一路走高(zǒugāo)。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下半年对比,全区医共体主要指标继续呈现“四降四升”——次均门诊费用下降(xiàjiàng)2.18%,次均住院费用下降11.72%,药耗比下降7.27%,医疗投诉人次下降35.29%;门诊人次上升(shàngshēng)5.9%,住院人次上升14.19%,有效收入(医疗纯收入+DIP)上升27.59%,医保资金结余798万元。这样的(de)“升”与“降”,在(zài)江都区启动医共体建设以来已经持续了3年半,说明医共体韧性强、群众得到实惠(shíhuì)多(duō),“中等生”也有春天。
困难多,不是甘居中游的(de)借口,医共体“中等生”必须(bìxū)为群众“争上游”
医共体(yīgòngtǐ)审片中心为镇卫生院读片。 徐颖 摄江都区经济实力(shílì)较强,但医卫机构(jīgòu)多而欠强,医共体建设的基础条件(tiáojiàn)“一般般”。2020年全省要选24个县(区)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昔日“江北第一县”江都,竟然“完美”错过。
第二年,全省在(zài)69个涉农县(区)全面推行医共体建设,位列其中的江都区只好“仓促应战”。可面对“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wěn)、上下联、信息通”医共体15字目标(mùbiāo),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短板不少。
——龙头医院“压力山大”。作为医共体(yīgòngtǐ)核心(héxīn)之一的江都人民医院,面临区域内苏中(sūzhōng)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竞争压力。前者1400名员工、年(nián)营收8亿元,后者900多名员工、年营收5亿元,双方你追我赶、谁都不敢歇脚。此时,再要龙头医院帮带基层“小弟”“找饭(zhǎofàn)吃”,顾得上吗?
——镇、村留不住病人。村卫生室门可罗雀,50岁以上村医占56%。镇卫生院缺编200多人,业务普遍吃不饱,有(yǒu)的三四年收不到(shōubúdào)一个住院病人(zhùyuànbìngrén)。绝大多数镇卫生院入不敷出,甚至借款发工资。
——异地转诊居高不下。由于不信任本地医疗机构(yīliáojīgòu),病人眼睛“向上”。全区异地转诊人数一直占扬州市20%以上,居全市第一位(dìyīwèi)。相应拉高医保支出,仅2023年全区医保资金就亏损(kuīsǔn)1977万元。
——医保支出增、缴费(jiǎofèi)减。全区老龄化(lǎolínghuà)率30.62%,在扬州市(yángzhōushì)率先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一方面是老龄化推高医疗、医保支出;另一方面是青壮年外流,医保缴费基数(jīshù)减少。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减少10万医保缴费人群。
客观上尽管困难很多,但没能(méinéng)阻挡(zǔdǎng)江都(jiāngdū)区迎难而上的信心。“为(wèi)群众建医共体没有‘价钱’可讲,短板就是我们工作导向。”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说,“中等生”不能甘于中流,要有后来居上的决心与办法。
将医共体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倒逼持续投入补短(bǔduǎn)板
根据区情,江都采取“2+4”复合型医共体模式,即由两个医共体与江都妇幼保健(fùyòubǎojiàn)院、区疾控中心、区三院和(hé)区四院组成一个“超级医共体”,打通治病与防病、普科与专科界限,一体化整合医卫资源,在全省(quánshěng)独具一格。其中,江都人民医院(yīyuàn)和江都中医院分别为医共体牵头单位(dānwèi),12家镇(jiāzhèn)卫生院与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属的分院、村(社区)卫生室为成员单位。
同时,组建区党政“一把手”亲自(qīnzì)抓的医共体管理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营(yùnyíng),强化医共体的协同联动。
持续(chíxù)投入(tóurù)是最有效的补短板。2022年区里决定,将医共体建设增列为每年为民(wèimín)办实事内容,具体事项进入先征集、再票决程序,即按门类向全区(quánqū)征集办实事具体内容,筛选后(hòu)提交区人民代表大会票决,按得票多少确定当年办事项目,由区政府公布。近几年,全区在医共体建设方面投入近50亿元,为江都医共体后来居上增加了底气。
——强“龙头”。总投资20多亿元,异地(yìdì)新建占地250亩(mǔ)的江都人民医院。其中,一期(yīqī)建筑面积(jiànzhùmiànjī)25万平方米,为老院区4倍,成为扬州城市(chéngshì)东部唯一三级综合医院,进而“晋级”为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共体“带头大哥”地位更强了。同时,投资1.35亿元,完成江都中医院整体搬迁(bānqiān);投资2.23亿元,完成江都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等,努力做强“头部医院”,夯实医共体分级诊疗基础。
——壮“腰部”。陆续投入5亿多元,对全区8家镇(社区)卫生院(wèishēngyuàn)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和设备(shèbèi)添置。为全区16家基层医疗机构(yīliáojīgòu)统一配置CT,再为其中八成配置肠胃镜、四成配置彩超等,提高(tígāo)基层留住病人的医疗实力。
——固“底座”。先后投入(tóurù)2000万元,改扩建村卫生室近60家,近五成达到省示范、省推荐村卫生室标准。优化村医(cūnyī)年龄结构,提高薪酬,稳定(wěndìng)村医队伍,累计培训村医2500多人次,遴选200多名村医到镇、区医院(yīyuàn)进修。
——多“共享(gòngxiǎng)(gòngxiǎng)”。依托多家医院,投入3000多万元,建立全区共享的“十三大信息化中心(zhōngxīn)(zhōngxīn)”。其中,检验、病理、心电、影像、转诊、远程会诊和(hé)集中审方等“七大中心”已投入使用,肿瘤、慢病、急救和消毒供应“四大中心”即将投用(tóuyòng)。“已有‘十一大中心’,为何还要建医保信息和药物配供两大中心?”面对记者(jìzhě)的问题,江都区卫健委主任刘兴兵说,医共体必须“三医”联动,让医疗、医保和医药成为“铁三角”,不能唱独角戏。
大医院特色帮扶,基层医院苦练“绝技”,差异化发展稳住病源(bìngyuán)
江都区要求大医院资源下沉时,不能撒“胡椒面”,而要突出“救急”与“特色(tèsè)”,重点帮扶基层医院建设(jiànshè)特色专科,“一院至少一特色”,靠“绝活(juéhuó)”吸引病人。
辖区常住人口5000人、职工29人的武坚镇卫生院周西分院,去年住院数(shù)和医疗收入均超过本院。何故?因“巴掌大”分院里“藏龙卧虎”:消化(xiāohuà)内科,为扬州市特色(tèsè)科室(kēshì);肛肠科,为江苏省特色科室。仅这两项业务,就(jiù)辐射周边高邮、兴化和姜堰等区内外2万多群众。
周西分院消化内科在全区农村最早开展胃肠(wèicháng)镜治疗,但此前只能做直径2厘米内息肉手术。在江都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结对带教下,如今已能(yǐnéng)开展病灶切除、食管狭窄扩张等复杂手术,还(hái)(hái)实现了查治同步,做到当天活检、当天治疗、检查结果不过夜,不仅节省费用(fèiyòng),而且报销比例还高于上级医院20%以上(yǐshàng),区内外患者不断慕名而来。分院又自筹100多万元,购买最先进的胃肠镜,增设一个胃肠镜室,满足群众快查快治(kuàizhì)需求。去年该科胃肠镜检查就达2399人次(réncì),其中572人次住院手术。今年上半年,住院手术已达420人次。
小纪镇卫生院(wèishēngyuàn)宗村分院,则是靠中医和康复专科“起死回生”,实现人均纯利20万元。他们较早(zǎo)涉足老人医养融合领域,在(zài)与江都人民医院实现“双向转诊”后,不少术后病人转入分院,以中医康复为主,分院还提供(tígōng)无陪护服务,大受病人和家属青睐。很快(hěnkuài),68张医养床位供不应求。他们又与小纪镇政府联手打造第二院区,一期已开放(kāifàng)88张床位,未来可达(kědá)248张,已吸引上海、泰州、扬州等地老人竞相入住。今年分院营收可达1300万元。
中医是邵伯中心(zhōngxīn)卫生院(wèishēngyuàn)的短板,去年(qùnián)10月开始,医共体(yīgòngtǐ)牵头单位江都中医院派出中医内科、骨伤、眼科等8个科室32位专家,组成8个名医工作室,周一到周六到邵伯中心卫生院轮流坐诊。7个月下来,邵伯中心卫生院中医门诊病人同比增长(zēngzhǎng)20%,中医营收增长30%,住院病人的中药(zhōngyào)使用率从0增长到40%,中医康复科也在恢复之中。因中药相对“便宜”,医院药占比还下降了14%。
“小而美(xiǎoérměi)”的特色(tèsè)专科服务,改变了当地群众提级看病的习惯。去年底,江都全区基层诊疗量占(zhàn)比由68%提升到72%,县域就诊率从(cóng)87%提高到90%,医共体信息化共享中心累计服务群众151万人次。
舍得在预防上花钱,把“保健康”放在第一位,相应(xiāngyìng)节省了医保支出
江都区算大账,把预防(yùfáng)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求医共体前移预防关口,把“保(bǎo)健康”放在第一位、“看病”放在第二位。
由于全区人口三分之一以上是老人,江都区不遗余力抓体检、抓筛查,力争疾病(jíbìng)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zhìliáo),防止小病拖成大病。这几项创新预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qiánliè)。
——农村老人(lǎorén)体检DR升CT给补贴(bǔtiē)。老人体检中DR(X射线摄影)项目免费,要想升级成CT(计算机断层扫描),每次140元的差价谁付?区卫健委自认补贴80元,医共体让利10元,群众只需(xū)自付50元即可升级。去年,全区有1.34万名老人自愿升级,占比8.05%,查出(cháchū)指标异常238人,占比1.77%。今年上半年(shàngbànnián),自愿升级老人达到1.8万人,占比18.18%,查出指标异常300人,占比1.67%。“虽说补贴了300多万元,但筛查出的500多人(duōrén)已获干预或(huò)治疗(zhìliáo),于公于私都值。”刘兴兵说。
——为农村老年妇女免费妇检(fùjiǎn)。今年初,江都区在双沟、砖桥(zhuānqiáo)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65岁以上女性免费妇科B超检查及(jí)盆底功能障碍评估。目前已查出(cháchū)异常16人,该项工作(gōngzuò)将于下半年在全区推开。江都妇幼保健院在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基础上,新增免费甲状腺B超和阴道B超检查,在全省尚不多见。去年免费检查1.5万名(wànmíng)女性,减免费用230万元,发现指标异常102人,均得到及时治疗。
——房颤筛(shāi)查叫响海内外。在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组织下,相关专家和村医联合对全区65岁以上老人进行“防—筛—诊—管—康—救”一体化的房颤筛查,查出房颤发病率为4.3%,1049例患者(huànzhě)纳入管理(guǎnlǐ),降低(jiàngdī)死亡率50%,降低心脑血管事件36%。江都(jiāngdū)区据此成立“国家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江都分中心”,形成(xíngchéng)“整合型村医管理房颤江都模式”,并获世界(shìjiè)房颤联盟组织2023年“房颤管理先锋奖”。
江都区卫健委还输出经验,与陕西省子洲县卫健局合作,开展“江子心链工程—心源性卒(zú)中防治项目”,目前(mùqián)已筛查6893名患者(huànzhě),其中房颤患者104名。
“2019年到2023年,全区医务人员流失195人。去年以来,新招医务人员250人,不仅无一调离,而且还回流两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江都医共体(yīgòngtǐ)‘三稳(sānwěn)’,即病源稳、绩效稳和人心稳。”省卫健委(shěngwèijiànwěi)二级巡视员、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姜仑(jiānglún)调研后感慨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培 通讯员 杨奎(yángkuí) 王学忠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