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端午草木和红色基因“双向奔赴”,雨花台在户外开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体育正文 99 0

端午草木和红色基因“双向奔赴”,雨花台在户外开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端午草木和红色基因“双向奔赴”,雨花台在户外开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扬子晚报网5月31日讯(记者 王夕悦)石缝中倔强生长的(de)(de)麦冬草、蓝紫色鸢尾花下的自由信仰、萱草“朝开暮落”的无私奉献……5月31日上午,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一堂以草木为媒的沉浸式思政课(sīzhèngkè)“雨花台的四季(sìjì)风华”端午特别活动——《小草的情怀(qínghuái)》展开。孩子们指尖轻触叶脉,以最柔软的方式感受着坚毅的故事,体悟雨花英烈穿越时空的精神感召(jīngshéngǎnzhào)。 “这片(zhèpiàn)麦冬草的叶脉,像(xiàng)烈士脊梁一样笔直!”孩子们在烈士东殉难处的石阶(shíjiē)旁,发现岩缝中一簇细叶麦冬竟穿透了坚硬的岩石。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教育专员随即讲述起烈士骆何民的故事:这位《文萃》三烈士之一(zhīyī),七度镣铐加身,仍不屈不挠挺直脊梁! 据了解,雨花台烈士陵园面积1.13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90%以上,每一株植物都是历史(lìshǐ)的见证者。在(zài)丁香(dīngxiāng)路旁,蓝紫色鸢尾随风摇曳,对应着16岁烈士袁咨桐的话语,“有了这种舍己为公奋斗的精神,害怕理想事业(shìyè)不成功?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走得很美、很美!”;纪念桥边的萱草花朝开暮落,恰似(qiàsì)恽代英“我愿我的磷发出更(gèng)多的热和光”的誓言。研学团队用特制“植物图谱”,陵园内(nèi)数十种常见植物均与烈士精神形成隐喻关联。 解密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的(de)“植物(zhíwù)密码(mìmǎ)”后,孩子们转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弘扬厅,将端午民俗与红色记忆创造性结合——用艾叶、菖蒲制作“英烈花束(huāshù)”,每(měi)一片青翠的叶片间都包裹着对雨花英烈的深深敬意。他们还亲手写下纪念英烈的话语,让这份融合了传统民俗与红色记忆的特殊“端午限定”清香永驻。 这场活动发挥自然资源优势讲好红色(hóngsè)故事,为思政教育、红色研学提供了新探索,也赢得家长赞叹:“这样的沉浸式思政课堂,不仅是生动的植物科普,更是超越课本、在(zài)行走中浸润式的学习(xuéxí),对孩子是很(hěn)好的教育!” 在此(cǐ)端午艾叶清香弥漫的(de)时节,又恰逢六一儿童节前夕,当孩子们参观纪念馆(jìniànguǎn)、瞻仰纪念碑时,闪耀着信仰光芒的红色种子已悄然播撒在新一代的心田,静待生根发芽。
端午草木和红色基因“双向奔赴”,雨花台在户外开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