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这种虫子看到一只,家里很可能已有一万只(不是蟑螂)

体育正文 224 0

这种虫子看到一只,家里很可能已有一万只(不是蟑螂)

这种虫子看到一只,家里很可能已有一万只(不是蟑螂)

少一颗就得去找的臭屁(chòupì)虫卵

长着毛茸茸(máoróngróng)翅膀的灰黑色小虫

这种看着像蛾子的小虫子叫(jiào)蛾蚋(ruì),也称蛾蠓,是自然界中最(zuì)成功适应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虫。居家最常见的一种叫白斑蛾蚋,因其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及全身似飞蛾(fēié)一般的绒毛而得名。

白斑蛾蚋的体长不过几毫米(jǐháomǐ),却以其令人惊叹的生存技能在城市的钢铁丛林中开辟出一个独特的生态(shēngtài)位。它们是下水道里(lǐ)的腐生清道夫,但同时也是蛰伏在卫生死角里的潜在传染源。

是怎么在下水道生存(shēngcún)的?

要在藏污纳垢的(de)下水道中

残渣是它们的(de)美味大餐

白斑蛾蚋的(de)雌虫会将虫卵产在下水管道的管壁上,幼虫孵化后便会开启疯狂的进食模式。它们用锯齿状(jùchǐzhuàng)的口器不断取食(qǔshí)下水道中的各种物质,无论是(wúlùnshì)人类的毛发碎屑,还是厨房垃圾的食物残渣,都是它们的美味食物。

△蛾蠓身上的疏水结构放大图

成功(chénggōng)躲避下水道“洪水”

在下水道(xiàshuǐdào)生存的另一大难题,是时不时就会出现的“滔天(tāotiān)洪水”。蛾蠓身上有一套神奇的防水系统(xìtǒng),秘密就藏在它那满身的绒毛(róngmáo)里。蛾蠓体表覆盖的数千根细毛并非装饰(zhuāngshì),在超高放大倍率的电子显微镜下,这些细毛呈现出精密的构造。每根毛的表面有许多纳米级别的细小沟槽,共同形成了类似荷叶表面的超疏水层。

在(zài)水黾(mǐn)和溜蝇等其他逐水而居的昆虫中,也发现过非常相似的精密构造。生活在相同环境的不同生物,选择用同一类构造来适应环境,这就是趋同(qūtóng)演化的神奇之处。

这种小虫子会咬人(rén)吗?

这样看来,偶尔从下水管道飞(fēi)出来的白斑蛾蚋,除了招人烦,没啥(shá)实质性的大危害。

这种虫子看到一只,家里很可能已有一万只(不是蟑螂)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